↑
保羅第四次出外行程 9
保罗第四次出外行程 9
〔聖經人物〕5/11
〔圣经人物〕5/11
【往羅馬行程的簡介】
在《使徒行傳》二十三章11節神已應許保羅,將在羅馬為神作見證,但卻沒有預告他怎麼去羅馬。路加描述保羅從該撒利亞乘船到羅馬,途中遇到風暴的冒險旅程。這一段行程的全部記載是到《使徒行傳》二十八章的15節才結束。有人推斷保羅是在主後59年的八月離開該撒利亞,他們一行在十一月初遭遇沉船。他們在米利大島停留三個月,然後再度於主後60年二月初起航,大約於同年三月一日抵達羅馬。這次的行程花了大約六個月的時間。路加記載了行程的細節,文中有許多的航程記錄,例如開航前注意的季節、氣候、風向、航道,在海中遇到風暴,船任風而颳失卻方向、沉船、擱淺等等。這裡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,就是在一段艱難的行程中,我們看見神的計劃不因風暴受攔阻,而祂又是如何出手幹預,使保羅安然抵達羅馬。
【赴羅馬的航行】
「因為風不順,就貼著居比路背風岸行去。」(徒二十七4)
路加記載非斯都將保羅交給百夫長猶流,和其他一些囚犯一起被羅馬士兵解赴羅馬受審。乘客的名單上也有亞裡達古和路加的名字,二人都是保羅早期旅程的同伴。他們乘搭的船來自亞大米田。亞大米田是亞西亞省西岸的一個港口,位於亞朔的東面,特羅亞的東南面。他們的船從該撒利亞,沿著以色列的海岸往北走,到達了西頓。西頓在該撒利亞以北約110公里,船行僅需一天。在西頓,猶流寬待保羅,容許保羅受朋友款待數日。然後,他們再度往北起行,然後因風不順,就沿居比路島(賽浦路斯)海岸行,船行緩慢,過多日才來到每拉 ── 呂家的港口市。呂家是亞西亞省正南方的一個小省分;每拉乃是海上交通的一個重要中心,是埃及供應羅馬的糧船必經之一個主要港口。從埃及經過每拉到羅馬是繞道而行,因地中海經常吹西風,船隻無法直接向西北直行,故先向北取道每拉,然後轉西沿岸航行。在那裡,他們就轉搭另一條去義大利的船。船沿著海岸往西走,因風險浪大,船行駛得慢慢,多日才來到佳澳的港口。佳澳位於革哩底的南岸中部的小海灣,船隻不宜在此停泊過冬。因冬天將近,行船條件不利,要遠行就危險了。那時應該是九月尾或十月初,因禁食的節期(贖罪節)已過,保羅當時曾勸眾人,不要冒險行船,以防貨物損失和性命危險。可是船主反聽從百夫長的決定,不信從保羅所說的,決定強行開船。他們想要開船到非尼基過冬。非尼基是革哩底南角的一個海口節,於佳澳以西64公里,港口一面朝東北,一面朝東南。
這裡特別值得我們注意的,就是他們因「風不順」,船行緩慢。「風不順」即吹逆風。由巴勒斯坦開船往義大利是向西行,而地中海夏天及初秋吹的是西風或西北風,不利西行的船隻。保羅此去羅馬在君王面前為主作見證,乃是出於主的旨意,理當一帆風順才對,但事實卻是一路逆風而行。本段路加以生動的文筆,描寫了他們在狂風巨浪下的危險情景。他們的船在一起程就「風不順」。從每拉開始,船行更慢,因「被風攔阻」)。後來,船一起行「微微」的「南風」瞬間就變成「狂風(意颶風、颱風)」。於是船「被風抓住」、「敵不住風」,船就「任風颳去」。最後,船被「狂風大浪催逼」,結果眾人在大自然力量的威脅之下,只有束手待斃。從表面看來,似乎所有的力量都合起來,要阻止保羅去羅馬。然而從這次航行遇險的記錄中,我們看到了神的信實與保守,更透過海上的風暴,彰顯了神的全能與榮耀。所以整個航行旅程,雖不順利,但保羅從沒有一句怨言,因他一路經歷了蒙神指引與受同伴的關照。
史考基說的好,「這段記載很可以被看為一幅人生旅行圖。將這段記載看作我們渡過人生海洋的旅行圖,我們看到了我們的交往何等變化多端。然而也有相類似處。在這樣的旅途上,艱苦、困難和危險是必然的;風必然會是逆的,而海上也會有暴風雨。不知何時,睛朗的天氣就會為風暴所取代。自然景觀的變化反映人類的經歷。人生不全是平靜輝煌;我們必須也料到風暴的幹擾。若有時神賜福祉,黑夜變為白晝;那麼也有時神使白晝轉為黑夜,在這種時刻,說明是什麼?唯有信靠神(二十七23~25)。」
【默想】
- 1. 在此漫長的六個月行程中,保羅有路加與亞裡達古同行,彼此配搭,互相照顧,何等美好。我們出外時,特別是為著主的工作和見證,是否也結伴同行呢?
- 2. 我們的人生有如在大海中行船,有時會遇風暴。我們是否經歷在主裡面有平安,而信靠祂的保守呢?
▸首頁|目錄|上一則|下一則
【往罗马行程的简介】
在《使徒行传》二十三章11节神已应许保罗,将在罗马为神作见证,但却没有预告他怎么去罗马。路加描述保罗从该撒利亚乘船到罗马,途中遇到风暴的冒险旅程。这一段行程的全部记载是到《使徒行传》二十八章的15节才结束。有人推断保罗是在主后59年的八月离开该撒利亚,他们一行在十一月初遭遇沉船。他们在米利大岛停留三个月,然后再度于主后60年二月初起航,大约于同年三月一日抵达罗马。这次的行程花了大约六个月的时间。路加记载了行程的细节,文中有许多的航程记录,例如开航前注意的季节、气候、风向、航道,在海中遇到风暴,船任风而刮失却方向、沉船、搁浅等等。这里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,就是在一段艰难的行程中,我们看见神的计划不因风暴受拦阻,而祂又是如何出手干预,使保罗安然抵达罗马。
【赴罗马的航行】
「因为风不顺,就贴着居比路背风岸行去。」(徒二十七4)
路加记载非斯都将保罗交给百夫长犹流,和其他一些囚犯一起被罗马士兵解赴罗马受审。乘客的名单上也有亚里达古和路加的名字,二人都是保罗早期旅程的同伴。他们乘搭的船来自亚大米田。亚大米田是亚西亚省西岸的一个港口,位于亚朔的东面,特罗亚的东南面。他们的船从该撒利亚,沿着以色列的海岸往北走,到达了西顿。西顿在该撒利亚以北约110公里,船行仅需一天。在西顿,犹流宽待保罗,容许保罗受朋友款待数日。然后,他们再度往北起行,然后因风不顺,就沿居比路岛(赛浦路斯)海岸行,船行缓慢,过多日才来到每拉 ── 吕家的港口市。吕家是亚西亚省正南方的一个小省分;每拉乃是海上交通的一个重要中心,是埃及供应罗马的粮船必经之一个主要港口。从埃及经过每拉到罗马是绕道而行,因地中海经常吹西风,船只无法直接向西北直行,故先向北取道每拉,然后转西沿岸航行。在那里,他们就转搭另一条去义大利的船。船沿着海岸往西走,因风险浪大,船行驶得慢慢,多日才来到佳澳的港口。佳澳位于革哩底的南岸中部的小海湾,船只不宜在此停泊过冬。因冬天将近,行船条件不利,要远行就危险了。那时应该是九月尾或十月初,因禁食的节期(赎罪节)已过,保罗当时曾劝众人,不要冒险行船,以防货物损失和性命危险。可是船主反听从百夫长的决定,不信从保罗所说的,决定强行开船。他们想要开船到非尼基过冬。非尼基是革哩底南角的一个海口节,于佳澳以西64公里,港口一面朝东北,一面朝东南。
这里特别值得我们注意的,就是他们因「风不顺」,船行缓慢。「风不顺」即吹逆风。由巴勒斯坦开船往义大利是向西行,而地中海夏天及初秋吹的是西风或西北风,不利西行的船只。保罗此去罗马在君王面前为主作见证,乃是出于主的旨意,理当一帆风顺才对,但事实却是一路逆风而行。本段路加以生动的文笔,描写了他们在狂风巨浪下的危险情景。他们的船在一起程就「风不顺」。从每拉开始,船行更慢,因「被风拦阻」)。后来,船一起行「微微」的「南风」瞬间就变成「狂风(意飓风、台风)」。于是船「被风抓住」、「敌不住风」,船就「任风刮去」。最后,船被「狂风大浪催逼」,结果众人在大自然力量的威胁之下,只有束手待毙。从表面看来,似乎所有的力量都合起来,要阻止保罗去罗马。然而从这次航行遇险的记录中,我们看到了神的信实与保守,更透过海上的风暴,彰显了神的全能与荣耀。所以整个航行旅程,虽不顺利,但保罗从没有一句怨言,因他一路经历了蒙神指引与受同伴的关照。
史考基说的好,「这段记载很可以被看为一幅人生旅行图。将这段记载看作我们渡过人生海洋的旅行图,我们看到了我们的交往何等变化多端。然而也有相类似处。在这样的旅途上,艰苦、困难和危险是必然的;风必然会是逆的,而海上也会有暴风雨。不知何时,睛朗的天气就会为风暴所取代。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人类的经历。人生不全是平静辉煌;我们必须也料到风暴的干扰。若有时神赐福祉,黑夜变为白昼;那么也有时神使白昼转为黑夜,在这种时刻,说明是什么?唯有信靠神(二十七23~25)。」
【默想】
- 1. 在此漫长的六个月行程中,保罗有路加与亚里达古同行,彼此配搭,互相照顾,何等美好。我们出外时,特别是为着主的工作和见证,是否也结伴同行呢?
- 2. 我们的人生有如在大海中行船,有时会遇风暴。我们是否经历在主里面有平安,而信靠祂的保守呢?
▸主页|目录|上一则|下一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