使徒行傳第四章
反對與信心(四1~12)
.使徒被捕(1~4):反對使徒彼得等人的包括:
① 祭司:他們與撒都該人同一陣線,因為受到同樣的利益衝突──猶太人都跟從彼得,相信耶穌已經復活,使他們的權威受到挑戰和衝擊。
② 守殿官:他們的責任是維持秩序,數千人一同聽彼得講道很可能會引起騷亂,所以便以維持治安的理由而反對,其實極可能與其他人官官相衛。
③ 撒都該人:他們主要是反對死人復活的論調,故他們聽聞彼得傳復活的主時,便以神學的理由作出反對,並聯同其他的人捉拿彼得等人。這些反對代表了撒但的反對,因牠不願有人信主得永生。故此現在當我們傳福音時,亦會遭遇反對,反對的形式或理由也許不同,但性質卻是一樣:叫人不能聽聞福音,不能相信耶穌。撒但可以叫我們貪愛世界,失卻傳福音的負擔及熱誠;更可以施加有形無形的逼迫,叫我們灰心喪膽而不再傳福音。求神叫我們認識撒但的詭計,以信心仰望祂自己。
.使徒受審(5~12):彼得等人受到政治及宗教領袖的審問,形勢十分險惡。主耶穌豈不是被這些人審問和定罪、以至被釘死嗎?彼得等人當時豈不也是驚惶失措、不敢認主嗎?可是彼得等人現在不同了,他們親眼見到復活的主,以致明白祂的救贖計劃,並且接受了使命,經歷了聖靈的充滿,且曾行使過聖靈的能力,奉耶穌的名使瘸子行走。結果他們在回答指控時,能不顧生命的安危而見證獨一的救主。現在沒有甚麼能否定他們的信念及攔阻他們完成神的使命了。
祈禱 求神賜下膽量及勇氣,叫我們不會因為各種反對而喪膽,反而有彼得的信念與信心把真理傳開。
敵擋與得勝(四13~37)
.聽從神(13~22):官長現時可謂進退兩難,一方面見到門徒的膽量、看出他們沒有學問,又認明他們是跟過耶穌的,但見到那被醫好的人,就無話可說;另一方面因不信的緣故,又不想此事被傳開,結果使用「恃權恐嚇」的手段。然而彼得等人不受威嚇,不作妥協,結果得到釋放。現今的信徒在面對反對及恐嚇便會很快妥協。使徒的態度正是給我們最佳的提醒,叫我們在危機中仍持有充足的信心,不在信仰上妥協。
.禱告神(23~31):眾人知道彼得等人獲釋的前因後果後,第一個反應便是向神感恩及禱告。這禱告有以下特色:
① 是同心合意的禱告;
② 首先是讚美神,然後才是祈求;
③ 引用聖經來解釋他們所遇到的經歷;
④ 由於面對敵擋,因此求神加力,以致可以繼續傳道的使命;
⑤ 他們再得聖靈的充滿,繼續放膽講道。
我們應該好好地學習禱告,以感謝讚美回應神的作為,在需要的地方放膽祈求,然後便殷勤作工,神會在整個過程中保守和使用我們。
.關顧人(32~37):健全的教會生活有外程,即見證佈道;同時亦有內程,即敬拜、相交、禱告及相顧相關的肢體生活。這裏眾人都充滿愛心,關心其他人的需要,尤其是物質的需要。今天我們亦當貫徹肢體彼此相愛的生活,但可以用其他方式來表達。這種原始共產的方式稍後因人的罪性而失敗,結果初期教會以後不再實行,然而愛心相顧相關卻仍以其他方式出現。
祈禱 神啊,幫助我們的教會有健全的生活,並有能力作見證,又能彼此支持、彼此相顧。──《新舊約輔讀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