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頁 | 返回本書目錄 |

 

{\Section:TopicID=163}一個傳道人的行為

 

(一章十二至二章十七節)

  一個信徒的行為,比較世人,特別惹人注意;一個傳道人的行為,比較信徒尤特別惹人注意,那末,傳道人對於行為,當如何當心啊!

  (一)對自己為人是靠主的(十二至十四節) 『不靠人而靠主,』說之則易,行之很難。傳道人工作繁冗,百事臨頭時,很易於用人的方法去謀應付,若求其能謙卑忍耐等候主旨的,實鳳毛麟角,無怪工作常遭失敗,沒有果實結出了。某信徒說:『人心急急,上帝慢慢,』事實倒似如此,那末,我們惟要把百般事情,交在主手,求主負責而已。

  大却一生行事,多能靠主,無論事之大小,皆先求問主而後行。保羅在這裏亦自證說:『我在世為人,不靠人的聰明,乃靠上帝的恩惠。』他們所以能為靈界裏的偉人,就在於此。

  傳道人的資格,不在本領,而在信心,故靠主一件,實是傳道人信心的試金石。惜許多教會聘用傳道人不以這件為標準,只問其本領如何,不問其信心如何。但請問一句:能夠造就信徒靈德的,在信心乎?在本領乎?

  (二)對真理不是反復不定(十五至廿四節) 哥林多教會的信徒,見保羅屢說有意到他們那裏去,都成紙上空談,沒有實現,遂懷疑保羅是個反復不定,忽是忽非的人。最傷心的,他們因此而懷疑上帝的真理也是這樣的,故保羅為辯護主道起見,不得不鄭重申明。哦!傳道人的行為,於真理的影響,多麼大啊!

  傳道人在真理上當持守堅定,免中異端邪說的毒害。同是對於心志上亦然,不可忽然這樣,忽然那樣,遷變無常,像海上的飄萍,隨風蕩漾。

  保羅在這裏很肯定的說:『我在你們中間所傳上帝的兒子耶穌基督,總沒有是而又非的,在他只有一是。上帝的應許,不論有多少,在基督都是是的。』惜許多傳道人,將『是』的真理,而加以『非』的解釋,沒有按凓正意分解真理的道。故不能救人,倒是害人。例如有某傳道人說:所謂永生,就是精神不死,所謂耶穌捨身為眾贖,即殺身成仁之義。……請問這種論調,造就人抑傾跌人。

  (三)對教友是寬容大量的(二章一至十二節) 傳道人對待教友,大概有兩個字:就是權與愛。到底那件合用?從前哥林多教會發生淫亂的事,保羅曾吩咐把行這事的人從他們中間趕出去。(林前五章二節)這是保羅之用權。但現在保羅因那人有些悔悟,遂改變而寬恕他,特對他們說:『這樣的人,受了眾人的責罰,也就彀了,倒不如赦免他,安慰他,免得他憂愁太過,甚至沉淪了。所以我勸你們,要向他顯出堅定不移的愛心來。』(二章六至八節)這就是保羅之用愛。大概對付罪惡當用權,對付個人當用愛,若在兩難之間,我則主張用愛多於用權。主耶穌嘗教訓我們赦免兄弟要至七十個七次,因為四百九十,就是恩典最後的次數呢。

  總之,我們當用愛心赦免人,不可令一人做我們的仇敵,也不可令一人與我們失和。記得從前因派送佈道單張,給一警察誤會而遷怒於我,我心甚覺不安,但卒之要設法與他和好,心始釋然。

  (四)對社會是有基督香氣(十四至十六節) 這裏所說的香氣,怎樣解釋?是因羅馬有這樣的規例:在戰場上獲得俘虜,其中有些被處死刑的,也有些得慶生還的,當其在街上走過時,沿路有人向之播揚香灰,人們嗅凓這些香氣,則知在香氣之下,必有兩種人──生人和死人。保羅就拿此作個比方,說我們傳道人傳道,是活像顯揚基督的香氣,在這裏有人聞道覺悟,悔改信主,就作了活的香氣叫他活;有人聞道不服,更因而剛愎自用,就作了死的香氣叫他死。關於這層,主自己亦曾應許過:『凡你們在地上所綑綁的,在天上也要捆綁;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,在天上也要釋放。』(太十八章十八節)『你們赦免誰的罪,誰的罪就赦免了;你們留下誰的罪,誰的罪就留下了。』(約翰廿章廿三節)故保羅就很戰競說:『這事誰能當得起呢?』然在基督裏誇勝的人,是有這樣的權柄的。

  (五)對工作不混亂上帝的道(十七節) 這裏說:『我們不像那許多人,為利混亂上帝的道。……』甚麼是為利混亂上帝的道?即如那些一面傳道,一面謀利,把主道放在金錢之中,將教會建立在名利之上。好像那些奸商,把劣貨攙雜正貨之中,(賣米混沙,賣牛奶混水之類。)希圖從中取利。這樣詭譎害人的行為。是不是傳道的機關和傳道的人所當為呢?── 黃原素《哥林多後書與傳道人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