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頁 | 返回本書目錄 |

 

詩篇第一百廿九篇

 

以古為鑒(一二九18

  這是一首愛國的詩章,詩人把整個國家人格化(14),而且詩人將整個國家集中在錫安城身上,以她的命運象徵凓整個國運。

  「從我幼年以來」(12)把全以色列國當作一個人說話。以色列人從埃及為奴,以至成為一個幼小國家期間,常在強敵侵擾下,學習戰爭求存。

  「在我背上扶犁而耕」(3)這個比喻活劃出以色列人所受的苦是何等的深。無論如何,詩人宣稱「耶和華是公義的」(4),他看顧屬祂的民,摧毀敵人的權勢。詩人勉勵以色列民,要他們明白在「年幼」時被仇敵經常侵擾、殺害,卻沒有夭折,是因耶和華的介入而得凓拯救。

  所謂「恨惡錫安的」(5),究竟是誰?以色列敵人是也;而58節是對現今敵人的咒詛。在歷史中,以色列的敵人都很活躍,只不過因耶和華神的保護,他們未能完全得勝,但仍俟機而動。從表面來看,以色列的敵人是從外面而來的,但是最惡劣的敵人還是身住錫安城而恨惡錫安的以色列民。每當外患入侵,總因以色列人遠離父神,不謹守神的話,成為恨惡神的人。正因如此,就算神愛他們,他們也將神拒之於門外;神願意親近他們,他們卻遠離神而去,其結果當然就是受咒詛。我們千萬不要指責、埋怨這位全愛的父神呀!

思想 你覺得神的性情怎麼?與你又有何關係呢?──《新舊約輔讀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