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頁 | 返回本書目錄 |

 

箴言第十章

 

智慧地生活(十117

  由十1~二十二16為止,箴言列出一連串精警的短句,可稱為人生的雋語,帶給人無限的反思。讀者讀這一大段箴言的時候,應當嘗試與日常生活作比較;並且以每一小段,甚至每一節作一獨立的內容,因為這正是箴言的一個重要特色。基於此,筆者只能選擇其中部分嘗試與大家一同思想:

 .論智愚(1)──這是箴言的主題,也是我們應當力求與避免的事物。

 .論錢財(2)──與人無益的是「不義」之財,想想我們對錢財所存的態度,會不會用「不擇手段」的方法追逐金銀。

 .論勤懶(45)──懶者貧、勤者富是我們生活的經驗;而「聚斂」即今之儲蓄,對以農為生之人,積存穀物自是冬閒時糧食的保障。神固然是我們生活的保障,但我們仍需作「積穀防饑」的人。

 .論恨愛(12)──一件事以愛與恨的態度處理,會產生兩種迥然不同的結果。願我們均以愛面對事物,作為感化他人之法。

 .論富貧(15)──這裏正面肯定財富的價值,說明神並非要人身處貧困;神所不悅的,是人的貪財、愛財,甚至尋求不義之財。我們的財富,若成為我們的偶像,那怕千萬家財,也必成為我們敗壞的根源。

 .論生死(16)──得生與致死的原因很多,這裏提出其一。這節形容同一的事物,在義人與惡人手中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,且是生、死之別;可見外表的行為工作,不能改變我們的本質,而本質才是其中最重要的生活要素。

思想 作為人生的警語,我們能否以古鑒今,將智慧的教導轉化為我們今日生活的指引呢?

義人與惡人(十1832

  從人的經驗看來,箴言嘗試將個別事情的理由加以闡述,但此並非事物絕對的根基。較穩妥而言,只是事情的某一因由,若要得事物的全部真相,則綜合與比較是必經的步驟,這是讀箴言者不可不知的訣竅。

 .論怨恨(18)──從與人相處的經驗看,這是事實的所在,我們若心懷對人的恨惡,不加以清理,到頭來會引發個人的謊言:若能正面處理人際關係中的怨恨,也可免落入心口不一的景況中。

 .論言語(1921)──言多必失為常用的諺語,箴言也對此提出警告:言語的價值在乎源於義人的口或惡人的心。今日我們當謹慎自己的言語,作個教養多人的人,別作語多而無用者。說得恰當、說得智慧,是我們當學習及祈求的。

 .論義人與惡人的結局(2425)──惡人要得報應,而義人則可得福,因為他有穩固的根基,可以抵擋暴風。義人可以處變而不驚,惡人則惶惶不可終日;義人勇於面對未知的將來,惡人卻為未來而憂慮,試以你對結局所存的態度作比較,可略知自己為義或為惡。

 .論日子長久(27)──這是義人與惡人所享壽數的常理,但經驗指出並非絕對,因為神才是賜人日子的神,祂對人自有安排,且是最好的安排。對於與這相反的事實,我們需要更大的順服。

 .論神的道(29)──這裏的「道」是指「道路」,亦即行在神的指引之中;但惡人同樣在神的掌握之中呢!我們因此可以發現,世人以為自己可以為自己選擇道路,不要神,不認神;殊不知卻仍然在神的手中,至終招致敗壞。深願我們均為正直人,在神的道上得保障,得生命。

思想 箴言所述,是現實的經驗,但是否不變的事實呢?──《新舊約輔讀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