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首頁 | 返回本書目錄 |

 

第四章  最崇高的理由

 

讀經:

“約拿卻起來,逃往他施去躲避耶和華……。”(拿一3)

“然而,耶和華使海中起大風,海就狂風大作,甚至船幾乎破壞……約拿已下到底艙,躺臥、沉睡!”(拿一45)

“我在本國的時候,豈不是這樣說麼?我知道你是有恩典、有憐憫的神,不輕易發怒,有豐盛的慈愛,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;所以我急速逃往他施去。”(拿四2)

 

【一生為主而活】關於約拿在歷史上為何出現?為何誕生?又如何經過這許多的事?我們所知不多。但是當我們知道基督是他一生的藍圖時,那一切就清楚了。約拿為什麼被記載在史書上?為什麼被列為舊約重要的先知之一?又為什麼在魚腹裏三天三夜?神乃是要揀選並且訓練他,為著有一天能成為主的預表。神在好多年前已經開始預備,所以按肉身來說,耶穌在約拿之後;但是太初有道,道與神同在,所以基督早就有了,只是在某一段時間道成肉身彰顯三十三年而己。

從神水遠的眼光來看,神知道主耶穌要在陰間三天三夜;但在這之前,神得著一個名叫約拿的人,叫他活著不是為自己,乃是為預表基督。那這樣該如何解釋約拿的遭遇呢?為什麼約拿又得經過這些經歷?有的事我們能解釋,就如因著他的不順服,所以某些苦難是應得的。但是神為什麼又要救他呢?因為神是滿有憐憫的,不論在約拿或我們身上,都是一樣的。到底為什麼這些事要發生?從神的旨意來看,與主耶穌有密切的關係。有很多加諸我們身上的苦難是不能解釋的,因為我們乃是為主的緣故而受苦難。有許多人因為不能解釋自己的環境而軟弱;他們沒有想到所遭遇苦難的環境是與主的旨意有關的。

我們所遭遇的痛苦與不幸,有時可以知道是為什麼,但有時候卻無法明白,預表的產生常提供了這個問題的答案。舊約中不只約拿預表基督;大衛、摩西、約瑟也都是預表基督。那麼這些預表是怎麼成功的呢?每一次我們讀基督的預表時,都會有豐富的收穫。

例如大衛寫詩篇廿二篇,那是一首十字架苦難的詩篇。大衛從未見過十字架,當時最大的刑罰是用石頭打死,所以大衛怎麼想像也無法體會十字架的苦難。那麼神怎麼藉大衛來寫呢?他怎麼能表達出基督的心境呢?他怎麼會說:“我的舌頭貼在我牙床上”(二十二15)、“我心在我裏面如蠟熔化”(二十二14)、“我的神,為什麼離棄我?”(二十二1)當我們知道大衛的一生所受的許多苦難,我們就找到了答案。除了他因犯罪而經過的幾次苦難之外,他和我們一樣,根本不知道為什麼那些苦難會臨到他。甚至他根本不知道十字架的經歷,只是在它的內心深處呐喊著:“我的神,我的神,為什麼離棄我?”然而事後,他把這些經歷聯想在一起時,才曉得神早己安排他一生的道路——每當他經過一個關口時,不是為自己,乃是為基督的緣故。因著基督將在十字架上受苦,所以神讓他先體會基督所受的痛苦。在神的眼光中,是先看到十字架的苦難,才找了一個大衛來作為預表;因此神安排了大衛的生活。當他經過苦難時,說我的心如蠟熔化,他就這樣表達了基督的靈。我們的主是一個模型,大衛一生的生活便是根據這個模型而排定的。

從約瑟一生的遭遇,也可以看出這個模式。他被賣到埃及,列在罪犯之中,一生經過卑微而後達到榮耀。約瑟也許會自問,這些事怎麼會發生在我身上?然而他是一個認識神的人,所以那次他安慰弟兄們說:“神的意思原是好的,要保全許多人的性命,成就今日的光景。”(創五十20)由此可見,神確實根據基督這模型,安排了約瑟一生的生活。

在一些點上,約瑟非常像基督:當他在監獄時,同在一起的酒政和膳長二人都因罪入獄,但他自己沒有犯罪,卻被列在這兩個罪犯之間。當我們讀到此,必然奇怪為什麼約瑟會有如此的遭遇?酒政和膳長一個得救一個滅亡;而十字架上主耶穌身旁的兩個強盜,也是一個得救一個滅亡。這就叫做基督比約瑟更大,因為他在這一點上非常像基督(並非他其他部分都像基督)。這就是約瑟預表基督的地方。摩西、大衛亦複如此。

當我們讀這些預表的時候,一面看見基督,一面讓我們學到很重要的功課。在約瑟、約拿的身上,我們看見聖靈怎樣在他們身上雕刻?怎樣安排他們的生活?漸漸的,很多地方就有了基督的形像。同樣的原則,這一切也都應用在約拿身上,使我們可以更明白約拿書的教訓。

 

【約拿書的時代背景】本卷書第二章是預表主的復活。第一、三、四章的內容雖然不能預表基督,但卻是預表基督徒成長的過程;描寫人怎樣從悖逆轉成為順從,從狹窄變為寬廣。原來神有一個方向,但約拿卻走了另一個方向,因此無法彰顯神的榮耀,然而因著主比約拿更大的緣故,所以我們看見聖靈在雕刻他,在塑造他,把一個不像樣的人,模成神兒子的形像;如此,我們得以感受到約拿對我們的重要了。

以下讓我們來看約拿的時代背景。馬太福音十二39,主曾說:“這邪惡淫亂的世代……”由此可知道約拿也一定生於邪惡淫亂的時代。

從馬太福音的族譜中可看到大衛生所羅門,所羅門生羅波安……一直到約蘭生烏西亞。這約蘭並非烏西亞的父親,他們中間斷了三代。所以實際上,大衛寶座的歷史有十八代,有十八個王坐在大衛的寶座上。但在馬太福音中聖靈刪減了四代不予計算。尤其上述的那三代,亦是迷失的三代,是以色列歷史上一段空白的日子,神根本不予承認。因為這三個王與亞哈都有邪惡的關係,所以這些王雖然坐在寶座上,但在神的眼中看來卻是空白的,好像沒有一樣。約拿便是生在這三代之間。在大衛寶座的歷史上,我們找不到約拿是屬於哪一代;因為神根本就不提哪一代了。這就說出那時代的屬靈光景,是以色列歷史中最黑暗、最低落的時代。約拿就是活在那邪惡淫亂的世代中。

在猶大國那三代間,以色列國有一個王名叫約哈斯(王下十三7)。當時亞蘭王滅絕約哈斯的民,踐踏他們如禾場上的塵沙。這是以色列歷史中最荒涼的一段。經上說亞蘭王只給約哈斯王留下五十馬兵,十輛戰車和一萬步兵。當時的戰場就是今天的哈米吉多頓戰場。那是個很大的平原。誰有好而且多的裝甲裝備,誰就可以在此將對方殺得片甲不留而得著天下。約拿便是生在這樣的一個時代裏。

以後約拿漸漸成長,大約在他十六歲時,以利沙仍然在世,而且根據聖經上的許多資料顯示,那時約拿也可能是以利沙的門徒之一。在此之前,以利亞曾禱告說:“作耶和華先知的,只剩下我一個人。”神就安慰他說:“我在以色列人中為自己留下七千人,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。”約拿的父親亞米太就是那七千人中的一個。在這樣一個荒涼低落的環境下——神的榮耀離開了,神的的同在挪走了,亞米太如何過生活呢?

 

【哀鳴的鴿子】亞米太就是“阿們”的意思。在安逸、凡事順利時說“阿們”很容易;亞米太處在那種荒涼的世代,他不肯向巴力屈膝,雖然看不見神的同在,仍舊開啟信心的眼睛,而能從內心深處說“阿們”;就在那時,他生下約拿。約拿就是“鴿子”之意。鴿子最特別的就是它那專注的眼睛:它不會發怒,但會哀鳴。什麼時候哀鳴呢?是當它看不見它所愛的之時。亞米太藉著約拿的名字說出他深處的感覺,他是個憂傷的人,因他看不見神的同在,所以他稱他兒子為“約拿”而約拿的一生就真如鴿子一樣,如果舉目看不到神的同在,就只能像鴿子一樣哀鳴。今天教會的光景也是一樣荒涼!舉目看不到神的同在,像當時的以色列人一般,只剩下五十馬兵、十輛戰車,以致我們只能像鴿子一樣哀鳴。“鴿子”能夠完全被神掌握,所以神是藉著約拿做了一件非常榮耀的事。

以色列王位傳到約阿施(就是以利沙臨終時的王),之後又傳到耶羅波安,他可以說是約哈斯的孫子。經上說耶羅波安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結果神要做一件事,不是因著耶羅波安,乃是為著神自己的應許與見證,他留下了七千個未曾向巴力屈膝的先知,還使亞米太辛苦地把約拿撫養長大。當教會荒涼時、見證荒涼時,求主幫助拯救我們,讓我們作一個亞米太,忠心的服事神。雖然亞米太過去了,但神興起了約拿,叫他在以利沙的門下好好跟隨他,而可以從約拿身上看出“以利沙的靈”來,就如同在以利沙身上可以看見以利亞的靈一樣。

 

【先知的靈】在列王紀上十九章,神對以利亞說他還留下七千個先知未曾向巴力屈膝,然後要他去做三件事:膏哈薛作亞蘭王;膏耶戶作以色列王;膏以利沙作先知。其實以利亞只作了一件事,就是膏以利沙作先知,之後就升天了。而另外兩件事——膏哈薛、耶戶,那是以利沙作的,所以可以說從以利沙身上看見以利亞的靈。同樣地,在約拿的身上也可以看見滿有以利沙的靈;就因為這個靈,我們隨後就明白為什麼約拿要逃掉?為什麼神要他往東,他卻往西去?

前面說到,以色列的王位傳到耶羅波安時,就是從約哈斯算下來的第三代,有一段記載,說到耶羅波安收回以色列邊界之地,從哈馬口直到亞拉巴海(王下十四25),這是指耶羅波安收回那原來是支離破碎的版圖而說的。哈馬在黑門山的北邊,就是現在的大馬色;亞拉巴海就是現在的死海。這個版圖是以色列全盛時期的版圖。耶羅波安算什麼呢!他行耶和華眼中看為惡的事,竟是他把版圖收回來了!這乃是神藉他的僕人,“迦特希弗”人亞米太的兒子,先知約拿所說的預言,果然應驗了!

列王紀下十四25特別提到亞米太和約拿是迦特希弗人。“迦特希弗”的原文是酒榨的意思;這種酒榨特別是指在“井”旁的酒榨。而井在聖經中是代表深處生活;酒醉則代表十字架的工作。當時人們都把葡萄酒放于酒池中,用腳在上面踩踏壓榨,葡萄經過這種過程而被榨出汁來,流入酒榨中。迦特希弗的原文意思就包含了這兩種層面——井和酒榨。兩個意思的結合,就給我們很有意義的儆惕。深處的生活與生命,實在就是被“十字架”對付後所顯出來的結果。

此外,我們也可以由聖經百科全書查考得知迦特希弗的地理位置,它大約是在拿撒勒北方十公里處。從約書亞記十九章中,更可知道它是屬於西布倫支派地,而西布倫便是以後的加利利地(太四1216)。因此,我們可以清楚知道約拿便是從加利利出來的先知,這無疑是可以給說謊言的法利賽人當頭棒喝(約七52)

摩西在申命記卅三18預言到西布倫說:“西布倫哪,你出外可以歡喜!”西布倫,加利利什麼時候打發先知出去,對他說,“你出去可以歡喜”的呢?第一個就是約拿,但是很可惜的是,約拿出去一點都不歡喜。當神叫他往東,他卻往西去了!後來另外有一位從加利利出來的更大的先知——主耶穌基督。他出外的時候,明明知道擺在前面的是十字架,但是他卻因那擺在前面的“喜樂”,就輕看羞辱,忍受了十字架的苦難。這個人真是比約拿更大(太十二41)!他所看的那喜樂就像產婦生產時是憂愁、痛苦的,但過不了多久,在那種難熬的痛苦之後,有一個“生命”誕生了!

我們的主看見了十字架的痛苦,也看見了前面的喜樂,所以他能像摩西所預言的“西布倫哪!你出外可以歡喜”,因為前面擺著約拿所沒有看見的喜樂。因此之故,我們可以看出約拿書整個故事,嚴格說來就是以基督來做模型的。拿天秤將約拿和主耶穌兩者比較之下,就顯出我們的虧欠了!虧欠的那一面就是預表我們,榮耀的那一面是代表主從死裏復活。難怪Camdoll博士會說:“我從約拿書中看見我自己,這本書就是基督徒經歷的預表!”這正顯明我們與主耶穌有多大的不同。“迦特希弗”這個字的意思對我們是多麼有意義!

約拿預言版圖收回的這件事,是以利亞和以利沙沒做成功的,但是約拿做的可算是以利沙做的,以利沙做的可算是以利亞做的;因為以利沙有以利亞的靈,約拿有以利沙的靈。那以利沙的靈是什麼呢?有一次他定睛望哈薛時便哭了(王下八11),可知以利沙的靈是先知的靈,知道將來有什麼事會發生。他知道哈薛不久將篡位做亞蘭王,並且要踐踏以色列人。當以利沙在靈裏看見這樣的一幅圖畫時,他整個心都碎了。為什麼哭呢?因他看見他所愛的以色列人被踐踏的光景,這個就叫做以利沙的靈,也叫做先知的靈;所有神所使用的先知都有這樣的靈。所以神使用約拿說預言,要將以色列的版圖重新收回來。但是正因他有這樣的靈,他可以看得很遠很遠……他看見所愛的以色列國有一天將被亞述國擄去。在約拿之時,以色列國己分裂為南、北兩國,過了百多年以後,在南國猶大被巴比倫國滅亡以先,北國以色列早就被亞述擄到別的地方去了!而亞述的首都正是尼尼微,所以尼尼微就代表亞述。

當約拿裏面先知的靈往前看的時候,他知道有一天以色列將亡於亞述而被遷到外邦之地,國中的十個支派就失落分散了。就肉身來說,血濃於水,約拿當然愛自己的國家、同胞。但神差他去警告將亡的尼尼微,約拿當然不願意。經上說,尼尼微的惡已經達到神的面前,這句話所指的情況和所多瑪、蛾摩拉被毀滅以前的情景是一樣的。約拿是個讀聖經的人,他懂得創世記,所以從神的這個消息來看,尼尼微的命運將和所多瑪、蛾摩拉一樣,神要吹一口氣將他們完全消滅。

 

【最崇高的理由】約拿明白神的旨意,但是他逃了;他不是沒打招呼就溜走的,而是和神辦好交涉才去的。這從經上的話可以得到驗證。他說:“我在本國的時候‘豈’不是這樣說麼?我知道你是有恩典、有憐憫的神,不輕易發怒,有豐盛的慈愛,並且後悔不降所說的災;‘所以’我急速逃往他施去。”(拿四2)

這就很清楚了,是約拿自己告訴我們他為什麼逃走的。他非得趕快逃走不可,因為神會後悔不降所說的災,這樣,以色列國日後就會被尼尼微滅掉。他知道他若往尼尼微去,神便可能不降所說的災。為了使這事不能成功,他寧可自我放逐,讓尼尼微仍舊留在罪惡之中,以致於遭到毀滅。這樣神的見證就可以維持下去,他的同胞也得了拯救。由此可見,他違反神的旨意,乃是因他明白神的旨意。他知道神若後悔,尼尼微便得救了,那以色列就完啦!為了拯救以色列人,他決定自我放逐,完全犧牲自己,將平安帶給自己的同胞。因他的犧牲那麼大、因他的理想那麼高,所以難怪他的良心睡著了。這樣看來,約拿實在是個愛神的人;為了神的見證而做反對神的事。這真是約拿的痛苦。

我們一般弟兄姊妹也常常有這樣的事,因著自己良心的過不去,而提出最崇高而尊貴的理由來掩飾,叫良心睡著了!

我有一個在巴西的弟兄,他開車速度之快是出名的。有一次我們趕赴一個聚會,他一面飛速開著我的車,一面又從鏡子中看著我的感受,於是我就知道他會因開快車而感到良心不安!那時離聚會開始的時間只剩下十分鐘,如果按規矩行駛絕到不了會場,他於是抄捷徑而轉入單行道中“逆向”行駛。他一面行駛,一面往後看我,我又知道聖靈在他裏面動工了!

但他卻對我說:“弟兄哪,我們做基督徒的要很‘準時’才可以哦!絕對不可失信,約好三點鐘,就一定要三點鐘到達!”

沒有住過巴西的人也許不會知道,巴西的民族性非常鬆散,沒有人會“準時”參加任何一個聚會或會議的,總是要比約定時間晚才算正常,所以“準時”在他們來說,是一個奇怪的名詞。雖然如此,我總是要我的弟兄們不要接著巴西的習慣,乃要按著神的規矩準時赴會。

我的這位弟兄實在覺得“準時赴會”是對的;但是他明知逆向行駛於單行道中是錯的,而良心已經不平安了,深知違反神的定律是得罪主的,結果他就利用“準時赴會”的那種高尚而尊貴的理由掩飾了他良心上的不安。不但如此,他還加上了兩句話:

“我們基督徒更要注意自己的形像,不要因遲到而失了見證;更何況星期日的單行道可以隨便走的!”

我明知道後面的這一句話是他胡謅的,根本就是要填滿他的良心嘛!其實,我們不是也常常如此嗎?我們何嘗不是約拿?在很尊貴、很崇高理由下,我們做了違反神的事!

在美國我有一位更“奇妙”的年輕弟兄。有一次,他載著我趕赴聚會,而飛速穿梭在高速公路正行駛的車陣中。速度之快,使我不得不緊張地對他說:

“弟兄哪,你難道不怕員警啊?到時候把你攔下來罰錢啊!”他告訴我說:

“我父親本來是不給我買車子的,不過為了我聚會才給我買了這輛車子!”

給年輕人買車子,那試探是非常大的;但我的這位年輕弟兄是因為每主日聚會,而得著他父親的喜悅,因此買給他那輛又舒適又快的車子。我坐在上面,為其速度而震懾!我說:

“你為什麼開這麼快呢?”他說:

“趕聚會呀!趕聚會呀!不能遲到啊!”

“那員警抓到怎麼辦?”我問。

“我有一個儀器,可以探測到什麼地方有員警的雷達!如果那裏有員警,我馬上可以知道!”

“你花多少錢買那儀器?”我問。

“相當相當多!”

“為什麼呢?”我問。

“為的是要趕聚會用的啊?”

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也跟這位年經弟兄一樣!我們有很豐富的知識,也有很豐富的資源,更是非常熱切地追求主耶穌,這是難能可貴的,但多少時候,我們卻運用這些資源成為我們最崇高的理由,違背神的吩咐,叫我們往東走,我們卻往西走。表面看來,我們是為主作工,實際上卻是在做自己的工;這樣的一頭蠻牛,怎麼可能在神的田裏耕耘呢?

在今天的教會裏也是一樣,神的僕人們知道某些事明明不對,明知神不喜歡那些事,但如果說了出來或公開表示反對,弟兄姊妹就都要散去,所以為了愛弟兄姊妹的緣故,在這種崇高而尊貴的理由下只好妥協了;因為聖經上明明說要愛弟兄姊妹。我們這樣做就如同約拿一樣。

約拿書真是非常深奧的一卷書,我們從約拿身上學到很深的功課,舉一個假設的例子,我們便更明白了:

假如約拿生在希特勒的時代,而且也是猶太人中的先知,那麼在他的靈裏,必會顯見六百萬猶太人被希特勒屠殺,甚至被磨成肥皂粉的慘況,如果神在那時呼召他往柏林去宣告希特勒的惡己達到神的面前,要德國人悔改;凡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愛國心的猶太人,絕對不會接受這個使命前去柏林()而必轉往倫敦(西)去。

許多時候,我們也在很多“崇高”的理由中,為著神的見證,為著事奉,而用許多違反屬靈原則的辦法。這些情況分明是神叫我們往東,我們卻偏偏往西;明知這樣做是不妥當的,但良心仍然平安而且理直氣壯。為什麼呢?因為是在崇高理由的掩護下,這就是約拿!因此,我們若不好好學這功課,也是一樣的只會逃往他施去。

 

【抗拒神的旨意還能高枕無憂】我們看先知耶利米,許多次神吩咐他,而他總有所猶豫,不能立刻答應。摩西、以利亞……也是這樣。這些神的僕人和先知的順服似乎不是那樣的絕對,有的時候只順服一半。但是無論如何,是順服遲緩也罷,不完全順服也罷,至終總算順服了。然而叫我們絕對驚奇的,就是身為先知的約拿,他明明清楚神的旨意,卻作了一件違背神的事。我們知道,他是個先知,是個成功且合神心意的先知。這樣一個在主裏面受栽培的人,有可能不明白神的旨意嗎?就因為他似乎都明白了,所以他做了一件空前的事——公然反抗神的旨意。這要怎麼解釋?這件事可能嗎?

尼尼微在以色列東北約五百英哩之處,而他施則是地中海的另一端,西班牙附近的一個地方。在所羅門的時代,有船隻可到他施去,但每次來回要三年之久。所以如果約拿到了他施,等到他再回家鄉,至少在三年以後。為什麼約拿要作這樣的事,離鄉背井往更遠的地方去?神叫他往東走,他偏往西去;神有一個方向,他卻另有一個方向;神有一個旨意,他則認為自己的旨意更好;雖然是更長、更艱難的路程,但為著神的百姓(神所要他去警告的尼尼微,是將來要滅以色列的亞述國的大城),為著神的信實,他寧願走這條路而反抗神的旨意。這不令人驚奇嗎?我們如果仔細的讀約拿書,會發現我們就是這樣的人。所以約拿的教訓是極深的教訓,約拿的功課是極深的功課;它代表十字架在我們身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,否則我們沒有一個人能認清自己。

當初掃羅逼迫神的教會,也以為是順服神的旨意,這正是約拿的光景。所以當我們讀約拿書時,要記得這些重要的特點。如果把聖經所有的資料綜合起來加以研判,約拿的離開是自我放逐,是在一個他認為非常尊貴榮耀的目標底下,而寧可犧牲自己、破碎自己,來完成一個更遠大的目標;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在船上能夠睡得安穩的原因。

你讀到約拿書的時候,有什麼感覺?許多時候,神禁止我們去不該去的地方,那個地方你明知是基督徒不該去的,如果你去了,那些本來聽你傳福音的人,一定會說:“你們基督徒也來這個地方嗎?”他去,他不認為錯,但是你去他就有話說了。有時候神叫你不要去!不要去!但是當那世界的聲音一響,你還是去了。我想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過這種經歷。去是去了心裏卻怪不舒服,七上八下的,真像吃到死蒼蠅一樣。

主說不可以愛世界。在筆者年經時候的觀念裏面,看電影就是愛世界,所以就禁止自己不看。但是心裏又很嚮往,於是自忖電影不看沒關係,電影廣告總可以看吧!所以就常看報紙的影訊版,結果就看出毛病來了。有一天,廣告刊登“萬王之王”上演的消息,是有關主耶穌的故事。當然有的電影年輕人是不可以看的,但是“萬王之王”總可以看吧!它演的是主耶穌被釘十字架的故事,也許看了還可增加傳福音的靈感。所以那時候就安慰自己:這是可以看的。於是約了另一個弟兄同去。但是很奇怪,那天竟是個大熱天,熱得不得了,大家都汗流浹背,而電影院門口還是排了一大長隊人等著買票。

在排隊時,我就跟同來的弟兄商量說:“我們在教會裏都有服事,而且都是帶頭的年輕人,我們都認為看電影就是愛世界,若進去了,心裏一定會不平安的。”這怎麼辦呢?我們總不能絆倒別的弟兄姊妹呀!兩人商量的結果,就在這麼一個大熱天下穿起大雨衣來啦!而且把帽子也戴上了!這樣別人就看不出我們兩個是誰。然後買了票,悄悄地摸進去;但進去以後,心裏真是不舒服!

神如果叫你往東而你卻往西的話,你裏面一定會七上八下的,這是正常的反應,正證明我們是得救的人,證明我們的感覺是敏銳的。所以那次看了電影以後,覺得還是不看好。提起這故事的用意,乃是要見證一件事:當你背叛神以後,裏面一定是不舒服的。然而當你讀約拿書時,你會覺得十分希奇,經上告訴我們:“約拿就在船上睡著了。”通常一個睡得著的人,表示他裏面平安得很,否則是睡不著的。但是很奇怪,約拿的良心在裏面怎麼不說半句話呀!後來還是一陣大風催促外邦船長把他搖醒。這原因到底在那裏?原來他有一個很崇高的理由,就是那個崇高的理由抓住他,所以他就拚命跑,從他所在的地方,一直跑到約帕。快步跑是需要很多體力的。相信那時他跑得很快,因為一個人愈違反神的方向,愈怕神把他抓回來。其實神要抓他回來很簡單,要解決他也很簡單,但神是滿有忍耐的。當保羅取得文書要去逼迫基督徒時,神本可以在他一出耶路撒冷就把他解決掉的,然而卻讓他走了很長的路,到了快接近大馬色的路上才光照他。所以他一跑到約帕,就看見要開往他施的船正在那裏等著,他心裏一定說感謝讚美主!你看!這明明是神的旨意,否則怎麼可能三年才能來回一趟的船就等在那裏呢?

我們都學過數學,可以算一算,怎麼可能他要逃跑時,船就等在那裏呢?這分明是神打發那只船到這裏來的嘛!不但如此,那船費一定是很昂貴的。但真希奇,他摸摸口袋,又會說感謝讚美主!因為神已經把所有的船費都預備好了。這不就證明一切都是神的旨意嗎?所以約拿就在這很崇高的理由下,深深覺得是為著神的百姓,為著神的旨意,良心就被蒙蔽了,結果就安心地睡著了。

 

【驚奇中的驚奇】感謝神,為著搖醒一個人的良心,神就興起一陣大風來。約拿雖然逃跑、反抗神的旨意,而且他還能夠睡著,但神仍然愛他,要把他搖醒.要他學更深的功課。

難道我們不覺得約拿的光景就是我們今天的光景,也是今日教會的光景嗎?我們不是不明白神的旨意,但是許多時候,在我們以為的最高旨意之下,我們已經離開了神的旨意。雖然一切仍舊照常進行,照常聚會,也用同樣的詩歌讚美,像從前一樣擘餅…我們的情形就像約拿一樣,都太順利了,不但船有了,船費也有了,所以我們就自以為平安了。然而我們真的平安嗎?神一定要用風來搖醒我們;風愈大,愈多的兒女就會蘇醒過來!主把約拿書給我們,要提醒我們什麼?無論就個人或團體而言,主都要作更深的工作。所以相信約拿書是為著今天神的兒女而寫的!因為太多神的兒女太“明白”神的旨意,懂得太多神的道了。今天的問題,不是在於我們知道多少的道理,乃是主要藉著約拿書,讓我們看見那充滿了失敗的驚奇,也就是今日教會裏面所充滿的令人驚奇的失敗。

一個外邦的船長,來喚醒這個曾經跟隨神的約拿。神曾經對約拿說:“起來,往尼尼微去!”現在神又藉著船長對約拿說“起來!”哦!難道我們真的要等到有一天世界上的人對我們說:“你們起來!”嗎?我們的光景,豈不正像那時的約拿?這真是驚奇中的驚奇!

——陳希曾《與主同軛》